? ? ? ? 近日,中央級權威媒體中國網對中成康富董事總經理張雪女士在兩會中提出的『建設“生育友好型企業”』等有關建議進行了報道,以下為報道原文:
獻策兩會 | 張雪委員:建設“生育友好型企業”應對老齡化少子化
? ? ? 中國網北京3月12日訊(記者 胡俊)截至2024年,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3.1億人,占全國總人口的22.0%,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2.2億人,占全國人口的15.6%。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務,事關億萬百姓福祉,事關社會和諧穩定。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做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完善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政策機制,大力發展銀發經濟”等工作。
此外,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制定促進生育政策,發放育兒補貼,大力發展托幼一體服務,增加普惠托育服務供給。政府工作報告還提到,將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3月7日,國家衛健委主任雷海潮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江蘇代表團開放團組會議時透露,今年將發放育兒補貼,國家衛健委正在會同有關部門,起草相關的育兒補貼的操作方案。他還指出,人口問題仍是一個需要深入和動態研究的重要問題。要進一步降低生育、養育和教育方面的成本,要大力發展托幼一體化的服務,為需要進行托育服務的家庭提供更多普惠性服務。
北京市西城區政協委員張雪長期關注老齡化、少子化問題。她在采訪中表示,當前,我國適齡群體生育意愿持續走低,社會養老壓力不斷加大,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主要體現在職場性別成本失衡、醫療資源還存在較大缺口、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衡等。她建議,將生育貢獻納入社保減免范疇,建立企業性別發展指數,探索實施職業中斷補償計劃,鼓勵民營企業提供全日托服務等數十條具體舉措。
一、我國人口現狀與原因分析
根據國家統計局2024年最新數據,我國人口自然增長率首次呈現負值,適齡群體生育意愿持續走低,社會養老壓力不斷加大。生育率低迷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有:
1.職場性別成本失衡。對于企業來說,雇傭育齡女性與企業用人成本存在矛盾,部分企業認為孕期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不高,女性員工的職業發展存在一定的困境。
2.社會資源配置不足。醫療資源還存在較大缺口,三甲醫院產科建檔成功率低,基層婦幼保健機構接診能力不足,鄉鎮衛生院高危孕產婦轉診率較高;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衡導致生育焦慮,縣域中學特級教師配備與省會城市重點中學差距較大,東西部學校的教育科技投入差距明顯,數字化鴻溝加劇。
二、有關建議
1.構建生育友好型企業激勵機制。一是探索推行“生育貢獻減免”制度。參照國家稅務總局對殘保金的減免規則(財稅〔2023〕12號),建議將生育貢獻納入社保減免范疇,企業每新增一名生育員工,可申請社保基數下調。二是實施稅收遞延優惠政策。建議育齡女性達到一定比例的企業,可享受所得稅率降低的優惠政策,并優先納入政府采購名錄。三是建立專項補償基金。建議設立“生育支持基金”,按生育員工數給予企業員工一定的產假補貼。
2.完善女性職業保障體系。一是推行生育技能提升計劃,建議設立專項培訓基金,企業為產后女性提供數字化技能培訓的費用。二是構建職業中斷保險,由政府、企業、個人按一定比例分擔保費,保障生育期間職業連續性。三是建立全國統一的生育權益補償制度,參照《促進殘疾人就業稅收優惠政策征管辦法》第三條分檔減免機制,建議建立企業性別發展指數(GDI),將女性員工占比(25-40歲)、產假返崗率、管理崗性別比納入考核,對GDI低于全國均值的企業,按差額比例征收生育保障金。四是探索實施職業中斷補償計劃,參照《殘疾人就業保障金使用管理辦法》資金分配模式,建立中央財政專項轉移支付,向女職工生育率高的企業發放崗位保留補貼,對實施彈性工作制的企業,按實際管理成本給予一定的增值稅抵扣。
3.優化公共服務配套。一是構建分級診療婦幼保障體系,建議按人口密度動態調整醫療資源配置,建立三甲醫院與基層機構“1+3”結對幫扶機制,建立全國統一的妊娠風險評估平臺,配套高危妊娠商業保險補貼。二是推進基礎教育優質均衡工程,建議設立特級教師服務期制度,在縣域中學設立“雙師課堂”專項基金,通過現代化技術實現重點中學優質課程共享,構建“學位預警-資源調配”智能系統,運用大數據優化教育設施配置。三是打造普惠托育服務網絡,建議采取多種激勵方式,鼓勵民營企業提供全日托服務,將企業參與社區托育服務納入社會責任評價體系。
原文鏈接:《獻策兩會 | 張雪委員:建設“生育友好型企業”應對老齡化少子化》(點擊跳轉查看)